<
 
  

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

日期:2020-04-25


1_副本.png

2_副本.png



今年4月25日,是第35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。1986年,经国务院批准,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。如今,我国已建立起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,婴儿出生24小时内,即进行乙肝疫苗接种,婴儿1周岁之前,完成程序中的所有基础免疫。

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我县目前儿童常规免费接种11种疫苗,可预防12种疾病。

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两大类,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,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按规定接种;二类疫苗是自愿自费接种的。

不同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,这是根据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的,如百白破、脊髓灰质炎疫苗等,必须注射三次完成基础免疫,乙肝疫苗完成三次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。



3_副本.png

4_副本.png



由于各人体质不尽相同,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轻重也有所不同。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,接种前要掌握儿童体质情况,如发现儿童有过敏史、癫痫等病史,或有免疫缺陷(疫苗接种后体内不产生免疫力)等“禁忌症”,接种前需要主动告诉接种医生,待评估后开展接种。如儿童患有湿疹、疥疮等皮肤病,正在发烧、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、营养不良、体弱等是暂时不能接种的,待恢复健康以后再接种。

接种后不要马上回家,要在接种场所休息观察30分钟,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。接种后让宝宝适当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,多喝开水、注意保暖,防止触发其它疾病。口服脊灰疫苗后半小时内不能进食任何食物或饮品。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出现红肿,早期应冷敷,减少组织充血肿胀;出现硬结可以热敷,促进血液循环便于消退。接种疫苗后如宝宝出现轻微发热,食欲不振、烦躁哭闹等现象,不必操心,这些反应一般几天内会自动消失,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,就应该立刻带宝宝去医院就诊。极少数宝宝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,如无菌性脓肿、过敏反应等,病情相对较重,需要及时治疗。



5_副本.jpg



如果儿童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,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,在接种后碰巧发病,被称为“偶合症”,与疫苗本身无关,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。

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,儿童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、作用、禁忌、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;接种前,应主动将儿童的健康状况告知接种医师,并了解宝宝的接种禁忌等情况。

由于托儿所、幼儿园、小学都是儿童集中的场所,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,为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,保护儿童健康,必须建立群体免疫力。因此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,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和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。



医院1_副本.png



医院_副本_副本.jpg




信息.png



  浏览量:533